陈雄:瓷板上绘出“潮州梦”

      潮州是“中国瓷都”,而近年来“瓷板画”艺术发展更是迅猛,以大型系列瓷板画《二十四孝图》的问世为标志性事件而让潮州瓷板画艺术名声大噪。

      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,有谁知道,潮州瓷板画如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,背后却有这么一个群体在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自甘寂寞默默耕耘,“70后”瓷板画师陈雄(上图)就是这个群体里的一个典型代表,他在瓷板画艺术道路上的坚守是又一个“笨鸟先飞”的励志故事。

启蒙于老彩瓷厂的作品

      自称“瓷画人”的陈雄出生于1972年,其被人熟识是因从2009年至今这短短的几年间,他获得了国家、省部级各奖项20多项,作品被省级珍品馆收藏,自己也评上了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,并正在申报“省级工艺美术大师”荣誉称号。然而,对于这些,他没有半点骄傲,当羊城晚报记者希望他能给讲讲自己瓷板画的“艺术人生”时,他谦虚地笑说:“我这还达不到‘艺术’的高度吧,我只是‘瓷板画匠’。”他说,与其说“艺术人生”,不如说是“奋斗人生”更恰切。

      陈雄介绍,自己“瓷板画人生”的最初熏陶来自于父母工作的那个潮州老彩瓷厂,孩童时期他经常跑去该彩瓷厂找父母,所以经常看到那些精美的陶瓷绘画作品,他说:“每次看到那些精美的图画,我就觉得心里特别舒畅。”而老艺人在陶瓷上轻灵画画的技艺更让他看呆了。“看着老艺人娴熟的技法,在那么光滑的瓷器上绘画仍能那么自如,似乎那画早就在老艺人心中了。”陈雄在回忆这个场面时双眼发亮,似乎到现在,老艺人的技法仍活灵活现于其眼前。“那一刻,我爱上了瓷画!”后来,他就开始央求父母让他进厂去学习绘画,那一年,他才14岁。

      那个时候,学徒工想成为该潮州彩瓷厂的正式员工先得经过严格培训。于是,他决定买书本自学。为了买书,他拼命加班挣钱,有时买上一本精印版的绘画工具书,就要花掉他半年的积蓄,但他觉得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。

      至此,陈雄每天花在彩瓷厂培训、自学绘画的时间不少于16个小时。耳濡目染加上自身努力,他在陶瓷绘画上的技能突飞猛进,几年里就由学徒工到能自己设计、生产的正式技术工阶段,而后再发展到成熟的个体创作阶段。1994年,他设计出来的样品已大受欢迎,订单不断,他也掘得了人生的“第一桶金”。为能让更多资金投入到自己喜欢的陶瓷绘画里边,他把这第一桶金拿来自己办厂。

      凭着对瓷画的熟悉及良好的理解力,1997年,他还独创出很多能提高生产力的技术,比如将手工彩绘陶瓷改为“半手工”形式,使生产速度和质量均提升一个档次,其参与设计的生产窑炉适合流水线作业,因而扩大了销售规模。在这个阶段,他继续精益求精,1998年11月,他创作的两件作品被选送参加“广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名家作品展”,其中一件获得优秀奖,同时两件均被广东省工艺美术馆收藏。这对他来说,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,这些,都给他之后的“瓷板画人生”奠定了雄厚基础。

逆袭于自家瓷厂的倒闭

      由于在工厂扩大生产时资金链断裂,1999年底,陈雄自创的工厂意外倒闭。人生之路总是那么的坎坷,但这反而成了他“瓷板画人生”的一大转折点。接下来的十年,他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来维持生计,包括开网吧、教小孩画画等,但不忘绘画,还挤时间饱览国学哲学、人文历史、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,并慢慢地潜心研究起国画的山水画来。之所以选择山水画,是因为山水能使人心胸开阔,更显“澄怀观道”的思想,由此将山水画融入了瓷板画艺术范畴。

      2008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,陈雄遇到潮州陶瓷界的名师谢金英,谢师看到其作品后提醒他,不妨去参加一些“工艺美术评比活动”。受启发的他决心试试。于是,陈雄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参评,没想到竟获得了人生第一项“工艺美术奖项”—“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展”银奖。从此,他开始进入“山水瓷板画”的艺术创作这一全新领域。

      他笑说:“我有一个梦想,那便是在有生之年能够走遍名山大川,汲取更多大自然的精华和人文精华,化作山水画的诗情画意,记录在潮州瓷板画这一艺术载体的作品里,让后人也能感受到潮州瓷板画的人文魅力,接受潮州博大精深‘潮文化’的熏陶,这是我的瓷板画‘潮州梦’!”

(文/图:杜文杰、庄丽如)